广西榜样传媒集团潘艳:怎么样从一本杂志到 “榜样文化帝国”
“榜样”不仅仅是一本杂志,从2004年创立开始,它颠覆了人们这个印象,用了8年时间。2012年,“榜样”已经从一本DM杂志发展成为一家集出版、创意、广告、活动、影视和艺术品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民营文化集团,“榜样”在广西本土文化企业中显得个性鲜明、另类独特,创造这个商业故事的是一个名叫“潘艳”的时尚女强人。
由兴趣而起的不安分的创业
《榜样》曾经矗立在城市繁华路段的巨型广告,是一个颇具怀旧色彩的少先队员吹着小号,广告词是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。从这个广告语我们开始追溯一个商业女强人的道路。
生于70年代的潘艳是那个年代的“不安份者”。在创办《榜样》杂志之前,她从事过好几个工作。最早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广告部、总编室工作,对平面媒体开始有所接触和了解,之后又在电视台工作了半年。偶尔和圈内朋友喝茶聊天,见多识广的媒体人说到很多城市都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消费类杂志,而南宁没有,未免是一种遗憾。大家的遗憾成为了潘艳的思考,为什么南宁就不能有一本这样的杂志?一本城市杂志,专门介绍城市的吃喝玩乐,它的消费文化。这是刚刚进入21世纪的南宁,巨大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消费机遇充斥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执行力是大家忽略的《榜样》团队成功的一个特征。2004年9月份,承载着兴趣和梦想的《榜样》杂志创刊了。《榜样》杂志一创刊就聚焦在三个版块:时尚、话题和地产。杂志定位于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经济基础的城市高端人群,以“影响最具榜样力的人群”为办刊理念,无论是内容、风格、版面、印刷等,都坚持高品质的标准。潘艳坚持从北上广引进理念和人才,这决定了当时《榜样》的高度。这是广西本土严格意义上第一本城市高端消费类DM杂志。
作为一本DM杂志,《榜样》免费发行,迅速布点高端消费场所,产生巨大的影响。2004年的《榜样》以其创新的概念、时尚的包装、精美的设计抢先一步赢得了市场,尤其在房地产广告和报道领域颇有作为,获得了较快的成长和发展。一度获评“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”。而这本杂志也成为了潘艳构建“榜样文化帝国”的基石。
由兴趣而起的不安分的创业
《榜样》曾经矗立在城市繁华路段的巨型广告,是一个颇具怀旧色彩的少先队员吹着小号,广告词是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”。从这个广告语我们开始追溯一个商业女强人的道路。
生于70年代的潘艳是那个年代的“不安份者”。在创办《榜样》杂志之前,她从事过好几个工作。最早在广西广播电视报广告部、总编室工作,对平面媒体开始有所接触和了解,之后又在电视台工作了半年。偶尔和圈内朋友喝茶聊天,见多识广的媒体人说到很多城市都有高品质的城市生活消费类杂志,而南宁没有,未免是一种遗憾。大家的遗憾成为了潘艳的思考,为什么南宁就不能有一本这样的杂志?一本城市杂志,专门介绍城市的吃喝玩乐,它的消费文化。这是刚刚进入21世纪的南宁,巨大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消费机遇充斥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执行力是大家忽略的《榜样》团队成功的一个特征。2004年9月份,承载着兴趣和梦想的《榜样》杂志创刊了。《榜样》杂志一创刊就聚焦在三个版块:时尚、话题和地产。杂志定位于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经济基础的城市高端人群,以“影响最具榜样力的人群”为办刊理念,无论是内容、风格、版面、印刷等,都坚持高品质的标准。潘艳坚持从北上广引进理念和人才,这决定了当时《榜样》的高度。这是广西本土严格意义上第一本城市高端消费类DM杂志。
作为一本DM杂志,《榜样》免费发行,迅速布点高端消费场所,产生巨大的影响。2004年的《榜样》以其创新的概念、时尚的包装、精美的设计抢先一步赢得了市场,尤其在房地产广告和报道领域颇有作为,获得了较快的成长和发展。一度获评“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”。而这本杂志也成为了潘艳构建“榜样文化帝国”的基石。
没有找到相关结果
已邀请:
2 个回复
匿名用户 - 分享见识,思辨广西
赞同来自:
在中国,目前的政策并不允许个人发行报刊杂志。因此,DM杂志在一开始就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,“天生黑户”的命运和“擦边球”的内容,成为所有DM杂志的硬伤。商业DM杂志只能游走于信息平台而很难做成文化平台。这就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中,DM们所进行商业创新的困惑:路是被逼出来的,命却是被预定的。
也许是一开始就意识到了这点,潘艳的《榜样》注定要走多元化的道路。这一个是“命”,一个是“运”:市场巨大的需求推动。《榜样》DM成为一个门户与平台,为“帝国”的扩张提供基础服务。后来的发展也表明,《榜样》杂志构成了“榜样集团”最重要的一块基石。
目前,榜样是一家以服务为核心,集编辑出版、影视制作、创意设计、品牌推广、广告代理、艺术品经营、大型演唱会、活动策划执行、动漫设计制作为一体的集团公司。其榜样杂志、榜样影视、中国-东盟艺术馆、艺术品投资成为其旗下的品牌。经过8年快速发展,“榜样”已经不只是一本杂志,而成为一个文化产业链的生产者和服务商。在广西的文化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。
2012年9月,“榜样集团”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,成为广西入选的5家企业之一,榜样已经成为广西本土名副其实的“文化帝国”。
成功之后的潘艳曾在一家媒体采访时坦言,“刚创办《榜样》时还没特别想过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概念,只是凭着兴趣爱好,觉得南宁这个城市可以承载这样的一份杂志,可以让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,所以就做了。说白了也是有些年轻大胆、敢于冒险。”
人生成功的源头有时候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“想做就做”的冲动。
匿名用户 - 分享见识,思辨广西
赞同来自:
在接受媒体采访中,潘艳并不讳言南宁是一个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。但解决之道,潘艳却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,潘艳对于文化是“朝前看”。而这个“朝前看”,某种意义上构成了《榜样》内容的方向性:时尚与文化。
潘艳认为,南宁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城市,作为广西的首府,它代表的应该是广西的文化,而并非只是原来的“本地南宁”。而广西缺少文化吗?她觉得不缺少,只是缺少发现、整合与提高。在一个国内、国际大融合的背景下,南宁其实具备展示出广西各民族的文化。而这个展示,南宁是缺乏的。另外,她提出了一个“现在时”:现在到南宁的人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?她直言,站在一个外来者的角度,大家可能希望看到的是“广西+东盟”的大文化。她认为这才是南宁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,也是《榜样》DM存在的价值和市场空间。
潘艳对政策有很强的敏感性。这源于她的家庭出身:父亲是广西知名的跨政界和文化界名人,套用时下流行的说法,她是一个“文二代”。这个经历褒贬不一,但她无法摆脱。但是,这个经历也带给了她独特的成长视角。她以为,历史上的南宁本就是一个小城市,这二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需要举城市之力来打造“首善之城”的全面定位。先经济后文化,南宁一旦成长起来,政府的财政资金充裕,一定会在文化产业上做出更多的投资。这个趋势与政策的判断,给2004年成长起来的《榜样》带来了足够的视野高度。因为榜样成长的8年,恰恰也是广西和南宁“跨越北部湾,面朝大东盟”的区域国际化十年。
潘艳说:“如果现在一直有人坚持做南宁的文化,那么50年、100年后,人家就说南宁是有文化的了。我认为每个城市都在建立自己的文化,只是需要时间,需要坚持。坚持5年、10年、100年,它的文化就出来了。”
这种前瞻性,这种敏锐的能力,是那些一直以来对潘艳的认识有失偏颇的人所看不到的。她的成功,并不只是如外界所流传的“文二代”那样简单。在思维深层,潘艳的文化感和未来性成就了《榜样》从一本杂志成为一个“文化商业帝国”的性格基因,因为她做的是一个文化的产业。